返回

伏藏師

首頁
關燈
護眼
字體:
第十六章 古院深井
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
 

兩人沿著幽暗的長廊向左,到了儘頭右拐,由一道纖塵不染的水泥階梯向下,經過四個轉折,進入了另一條寂靜、冷幽的長廊。

眼前這條長廊的規格尺寸與地麵上的長廊相同,但立麵、頂麵、地麵全都充斥著狂野而雜亂的彩色線條。

乍一看,線條是毫無章法也毫無意義的,但關文沉下心,由近至遠一點點看過去,漸漸明白,這裡繪著的是一條由各種兵器彙整合的殺陣,氣貫長虹,殺奔長廊儘頭。

“很好,很好。”

他看懂了畫麵,禁不住拍掌讚歎。

畫者用抽象線條來表現兵器,一方麵是藝術上的追求,另一方麵,則可以解釋為兵器進攻速度極快,看不清刀劍形狀,隻能感受到殺氣的流動、鋒刃的寒意,比那些單純畫出千軍萬馬衝鋒陷陣來的工匠們要高明百倍。

“你能看懂?

那就最好了,證明我冇有找錯人。”

大人物鬆了口氣。

“前方通向哪裡?

我真的冇聽說過伏魔師的故事,請講給我聽。”

關文反問。

他站在入口處撫摸那些或粗糲或細膩的線條,彷彿觸摸著武士手中的刀劍,一想到有人竟然能夠以“意念”作畫,將空氣中流動著的、看不見的東西畫出來,立刻神往無比。

“前方,就是伏魔師們最後一戰的生死場。”

大人物帶著關文向前走,繼續說,“世人隻看到布達拉宮的輝煌壯麗,看到拉薩乃至整個雪域高原的純淨聖潔,但誰能想到,為了保衛這一切,有多少英雄人物埋骨於藏地群山之下?”

關文點頭:“任何繁榮富強的背麵,都有無名英雄的無私奉獻,所以年代、所有城市莫不如此。”

“還記得史書和佛典上是怎麼描述文成公主鎮魔的故事嗎?”

大人物問。

關文點點頭:“當然記得,那段典故已經成了拉薩的城市名片,上至高僧大德,下至四五歲的頑童,都能完整地講述那個故事。”

大人物長歎:“但那個故事卻是假的——至少是不完整的,著書立說的史學家,把所有功勞全都算在文成公主頭上,那是不公平的。

這情形就像曆史朝代的更迭過程中,推翻統治、重建太平盛世的功勞都算在帝王頭上,但實際做事的卻是那些衝鋒陷陣、流血犧牲的英雄們。

史學家握著如椽巨筆,想怎麼寫就怎麼寫,帝王吩咐他們怎麼寫他們就怎麼寫……” 不知不覺,他們已經到了長廊儘頭,此處的刀劍線條起了明顯的變化,由大江後浪推前浪似的平行線畫法,變為逆時針旋轉向前的螺旋形。

線條變化之複雜,令關文目不暇給,頭暈目眩。

他閉上眼,雙手摸索著左側牆壁上的線條前行,用心體會那種氣流逆轉、殺氣暴漲的感覺。

“你感受到了什麼?”

大人物問。

關文無暇回答,向前走了七八步,陡地脫口而出:“是瀑布,是壺口瀑布!”

在他的感覺中,所有殺氣至此,陣口突然收緊,力量高速聚集,俯衝直下,一瀉千裡,進入一個圓形的深井中。

這種模樣,正是黃河壺口瀑布的壯觀景象。

大人物擊掌稱讚:“好,你說得太好了!

睜開眼吧,我們就要進入那地方了。”

關文冇有睜眼,而是繼續向前,但他再次舉步時,卻一腳踏空,身子向前俯衝出去。

幸好,大人物及時出手,抓住了他的左臂,一把將他拎了回來。

“啊——”關文驚出了一身冷汗,猛地睜眼,才發現長廊儘頭已經無路可走,而是一個直徑約五米的不規則井口。

如果大人物動作稍慢,他將由井口墜下,落入深不見底的黑暗之中。

他顧不得其它,先看那些代表了殺氣的線條,它們已經沿著井壁向下,縱橫交錯,殺入暗處。

“那是什麼地方?”

他探頭向下望著。

“那是……那是……”大人物苦笑起來,“通俗說,那是傳說中文成公主的鎮魔之地,但實際上,文成公主並未到過這裡,真正完成鎮魔大業的,是瓦崗寨三千伏魔師。

關文,你怕不怕?”

關文搖頭:“不怕。”

大人物向深井中指著:“那你敢不敢跟我下去,直到深井底部。

有很多事,隻有身臨其境,才能明白在遙遠的古代到底發生了什麼。

不過,這一切跟寶藏無關,去做這件事有些枯燥甚至還包含著危險,你最好想想清楚再做決定。”

關文閉上眼,一路走來的所有線條在他腦海中跳躍湧動,彷彿十幾條矯健的長龍。

“我好像夢見過這樣的場景……龍飛九天,八荒合圍,一場曠世大戰在暗夜裡發生,一切流血和死亡都被黑暗掩蓋,隻有閃電突降時,才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場麵……”他真的夢見過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,似乎與這些奔突如龍的線條殺陣有關。

可是,他並不知道深井下有什麼。

“想好了嗎?”

大人物問。

關文深吸了一口氣,緩緩地睜開眼:“想好了,去。”

大人物向前跨出一步,右手按下一個極其隱蔽的按鈕,隨著“啪嗒”一聲輕響,深井內有無數盞燈次第亮起來,盤旋而成一條向下的燈帶,直至無窮深處。

事實上,所有的燈都是由這同一個開關控製的,隻是最深處的燈距離太遠,雖然同時亮起,但傳到關文眼睛裡時,卻有了小小的幾十毫秒的延遲。

“真的很深,真的是太深了——”關文向下望瞭望,又感到一陣頭暈目眩。

大人物在前帶路,兩個人踏上了一條開鑿在石壁上的狹窄小徑,寬約一步,僅僅能容一個成年人通過。

小徑是逆時針旋轉向下的,右手邊有一條形式簡陋的鐵欄杆,對通過者起到一些保護作用。

左手邊的石壁上,仍然是飛舞跳躍的線條,堅決奔放,直奔井底。

深井處於小口大肚的狀態,下降七八米後,內徑擴張為十米以上。

關文向上看,井口已經變得狹仄昏黃,而向下看,仍然未見儘頭。

繞著井筒下降了十幾圈後,前麵的轉彎處出現了一個凹進的洞穴。

大人物走到洞穴前,輕輕站住,左手撐在石壁上,向洞穴裡望著。

洞穴裡冇有光,石壁上的燈光斜映過來。

關文看得清楚,洞穴不過五步深,裡麵冇有任何傢俱,隻在地上鋪著一張破舊的草蓆。

驀地,有人在洞穴裡開口,說了一段藏語,嗓音沙啞,語調蒼老而淒涼。

大人物也回答了幾句,過了洞穴,繼續向前走。

關文走過來,眼角餘光瞥見一個骨瘦如柴的老僧,正盤膝打坐在草蓆上,瞪著蒼白失神的雙眼,直愣愣地向前望著。

關文向對方點頭,不知該怎樣打招呼。

“他看不見,隻能傾聽。”

大人物解釋。

關文答應了一聲,剛要跟下去,老僧突然向前一撲,準確無比地抓住了他的手腕。

“古康桑(藏語,你好)?”

關文努力抑製著自己的動盪心情,用簡單的藏語向對方問好,但手腕處如同被一隻鉗子夾住,鑽心地痛。

“卡耐費巴(藏語,從哪裡來)?”

老僧問,五指如鋼鉤一般一點點收緊。

大人物回頭用藏語解釋:“他是畫家,我要帶他去看壇城封印。”

老僧慢慢地鬆手,又縮回山洞的一角,保持著半臥半坐的姿勢。

“走吧,他們是這裡的守護者,畢生都獻給了看守此處的鎮魔事業。

我說過,在藏地,有太多像他們一樣的無名英雄,隻知奉獻,從不索取。”

大人物加快了腳步。

“你們一開始交談的是什麼?

我隻聽得懂‘冇有、訊息’等幾個簡單的詞彙。”

關文問。

大人物苦笑:“彆急,等到下去了,我再一起給你解釋。

這件事,隻有在這種環境裡解釋,你才肯信。”

接下來,他們經過了三十五個相同的洞穴,每個裡麵都有骨瘦如柴的老僧守護著,但與第一名老僧不同,他倆經過時,並未受到意外的阻撓。

在盤旋向下的過程中,深井的內徑越來越大。

他們經過的小徑如同古蜀地的棧道一般,完全是從山崖上一錘一斧開鑿出來,腳下和側麵的鑿痕依舊清晰可見。

大約下降了六十多圈之後,他們到了小徑儘頭,踏上了久違的平地。

前麵是一個直徑約五十步的圓形平坦廣場,地上與洞壁一樣到處畫著寫意線條。

小廣場上擺著十幾座瑪尼堆,高的約兩米,由幾百塊碎石組成;低的僅有半米,由十幾塊石頭組成。

瑪尼堆與瑪尼石是藏族的傳統民間藝術,石頭上刻有六字真言、慧眼、神像等各種吉祥圖案,以期祛邪求福。

大量的瑪尼石可組成為瑪尼堆或瑪尼牆,在西藏各地的山間、路口、湖邊、江畔都可以看到。

起初入藏時,關文曾研究過瑪尼石,對上麵繪製的圖案相當熟悉。

當他走到最近的一座瑪尼堆前麵時,發現所有的石塊上繪著的,全都是龍形圖案。

“這些,也全都是三千伏魔師留下來的。

他們的繪畫藝術,已經超越了西藏瑪尼石的本來意義,變成了伏魔手段的一部分。

你看前麵那道瑪尼牆——”大人物向前指著,帶著關文繞過兩個高大的瑪尼堆,一道一米高、一米寬的紅色瑪尼牆出現在眼前。

瑪尼牆是由大大小小的瑪尼石壘成,石頭並非紅色,而是被紅色顏料澆淋而變成了這種突兀恐怖的血色。

那道牆圍成一個圓形,關文的視線越過瑪尼牆,便看到了被牆圍住的五彩壇城。

『加入書簽,方便閱讀』
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